夷陵区梅林村介绍
梅林村地处鸦鹊岭集镇周围,东与童畈村隔河相望,西与西河为界,南与黄金堂村相接,北与白河村相邻。焦枝铁路、鸦官铁路、汉宜公路、晓鸦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年降雨量1100MM左右。解放前,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梅林村属宜都县荣新乡,宜昌县高前乡、当阳县普尖乡管辖。村域内高前乡1保3个甲;荣新乡3保2个甲;普尖乡2保3个甲,1949年秋季,划归宜昌县管辖。1950年4月废除保甲制,实行土地改革,减租减息,退庄退押,清匪反霸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1951年由农户自愿联合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1月在大力发展互助组的同时,成立了张家湾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底,张家湾农业生产合作社兼并了雷家湾以及周边的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至1957年成立了前锋高级农业合作社、“小八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为红土大队(管理区)红土生产队1中队,“小八社”改为蔬菜大队,1961年5月与集镇居民合并成立鸦鹊岭镇(乡级),1964年3月由蔬菜大队和从白河大队分离出来的4个队成立双堰大队,1984年2月,从田畈大队分离出四个队组成田庙大队。同年9月大队更名为村,2003年村组规模调整,红土、双堰、田庙三个村合并组建梅林村,辖6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组,村委会驻地汉宜路与惠民路交汇处,距镇政府不足1公里。全村版土面积8.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6亩,其中水田面积2881亩,旱地575亩,全村2141户,总人口6345人,劳动力3796人。2005年粮食总产2170吨,油料总产382吨,生猪育肥16653头,鲜鱼79吨,柑桔2792吨,蔬菜19000吨。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530万元,人平纯收入458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第一产业占53%,第二产业32%,第三产业15%。村“两委”班子按照“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按照“坚持村务日常工作,积极投入集镇建设,量力兴办公益事业,全力维护集镇稳定”的工作思路,依托集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为农民奔小康夯实了坚实基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村党支部、村委会曾多次被省、市、县(区)、镇评为模范党支部、先进集体、特等先进单位。
梅林村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短、平、快”特色农业,建蔬菜基地1500亩,专业销售队伍120多人,销售收入1478万元;发展柑桔1475亩,其中连片发展1100亩,形成了以三岔河、西河、高屋场、长寿湾、小仓屋岗、窑场岗为主的七片柑桔产业带,产量由1976年的500公斤左右发展到2792吨;养猪是农民的传统习惯,全村有养殖百余头大户10余户,户平收入过10万元,全村育肥出栏16650头;发展精养鱼池95亩,养殖水面达到540亩,年产鲜鱼79吨。村委会注重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以来,投资25万元,修建一座二级提水站和2个组级提水站,解决2000多亩耕地抗旱用水;兴建农渠40条,长30KM,毛渠80条,长40KM,安装U型槽1000米;兴建扩建堰塘155口,总容量可达150万立方米;镇村公路四通八达,鸦普公路、鸦郭公路分别直通童畈、东山两村,全长3KM;长5KM的一环路、二环路、四一路、红云路、鸦普路完成硬化。全村1975年开始办电,1998-2000年投入20余万元资金进行农网改造;村级高压线路8条,长12KM,低压线路22条,长25KM,配电室8个,农电体制改革,其管理权上交电力部门管理;国家超高压线路葛上线(葛洲坝-上海)途经村域,长1KM;全村农户户户通电,每年用电量402万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171万千瓦时,农业用电36万千瓦时,工业用电195万千瓦时。农业科技不断深入人心,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明白人2000人以上,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到2005年底,由县(区)镇科技部门考核颁发职称聘书的有35人,采用高接换种和低接增果技术,改良柑桔品质,柑桔品改900多亩,特早、早熟、中熟、迟熟比例适当;引进良种母猪1000余头,为社会年提供优质仔猪20000头;积极探索种植高效模式,总结推广了“油-瓜-稻”水旱种植模式和“猪-沼-柑”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节水农业,普及软盘旱育秧抛栽新技术。
依托集镇发展民营经济,2005年,村域工业企业达到26家,解决就业人数834人,年创收入2600万多元,职工年平均工资6000元,个体经营户547家,年创利税840万元,其中服务业47家,创利税94万元。内引外联,积极培育打工经济,全村外出打工人数或农闲在本地务工1000余人,年创收入800多万元。村服务集镇建设,1984年以来,被征土地1487亩(其中红土587亩,双堰400亩,田庙500亩),用于开发环城路、二环路、红云路、四一路、小鸦路、梅林大道、惠民小区、扩建汉宜路、建设食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