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城乡(XiguchengXiang)位于任县南部,东经114度45分21秒至114度48分05秒、北纬37度07分11秒至37度10分14秒。地处大陆泽南部边缘,地势较平坦。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6906人,辖24个行政村。乡0驻西固城村,在县城东7千米处。经济以农业为主,任文公路过境。
西固城乡位于任县南部,乡驻地在县城东7公里处。东经114度45分21秒——114度48分地理位置
05秒,北纬37度07分11秒——37度10分14秒之间。总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36906人。全乡共辖24个行政村,地处大陆泽南部边缘,较平坦,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谷子等。乡办企业有:染料化工、造纸、机械修配、制砖、烟花、火药等。
-历史沿革
清代建固城社,1956年始建固城乡。1958年8月改为固城管理区,1960年12月改建固城人民公社。1982年4月,更名西固城公社。1984年4月,改称西固城乡,1995年大宋乡并入该乡。
-行政区划
西固城乡辖24个村民委员会:西固城、东固城、生刘庄、前台南、后台南、骆家庄、辛益、齐村、胡庄、南留寨、小东吴、孟庄、陈杜科、单杜科、孙杜科、大豆村、翟庄、赵村。
-农村变革
任县西固城乡南留寨村74岁老党员耿栓群经历了新旧社会的交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农情公告
,为让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党恩,50多年来,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顽强的毅力,用笔记下了从1938年至今该县每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并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为该乡的发展留下了历史见证。耿栓群老人在旧社会逃过荒,不到10岁被日本侵略者抓去修过炮楼,挨打受气亲身经历了那段艰难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耿老先生翻身做了主人,才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1953年入党后,他便萌生了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教育后人的念头,从此,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水平的他,通过勤奋学习,开始追忆并坚持记录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未间断。哪一年耕地用上了拖拉机,哪一年谁家有了小汽车,从吃糠咽菜到大米白面,从电灯电话到楼上楼下,村里人的生活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都一一体现在他的记录当中,他和他的记事本成了发展的活见证。耿栓群老人近几年记录中最得意的一笔就是2006年国家免除农业税和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老人说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重大事项,是党给农民最大的实惠,这段记录,他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
-农业家政
2007年在任县西固城乡东固城村农民宋大祥的苹果园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农业家政
象,十几名农民正在忙碌着给果树施肥浇水。宋大祥是当地苹果种植大户,种植多种优质苹果200多亩。这些天急需用人,如果错过农时,将直接影响果树的长势,收益将大大减少。于是他联系了村里的“农业家政”服务队,这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0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乡里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扶持农民自谋副业。去年以来全县共有3万人外出务工,30%的农户经营副业,农业劳动力相对短缺。在劳动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该乡一些农民瞅准这一需求空间自发成立了“农业家政”服务队,到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家中承揽农活。他们采取钟点工、季节工或按劳计酬的方式为急需帮助的农户提供施肥、除草、技术管理等各种服务,灵活机动,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农民在农忙时节人手缺的状况。该县大屯乡大北张村委会通过深入走访农户,成立了“农业家政”服务队,他们在对服务队员加强各种农技培训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4万元购置了劳动工具和车辆。该村“农业家政”服务队成立以来,不但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还积极疏通企业用工信息,免费为村民提供招租、招聘、招工信息,深得当地农民欢迎。全乡已有1000多农民从事各类农业家政服务,他们每年一般可在家门口务工7到8个月,既干好了自己的农活,也帮助了别人,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
-农业发展
随着任县西固城乡工业经济的崛起及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一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在任县西固城乡,“科技化、双薪化、市场化”的农民逐渐多起来,他们家里有“钱”,仓里农业
有“粮”,银行里有“存款”,口袋里有“现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任县西固城乡生刘庄村农民郗同相有种红薯的习惯,他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积极调整红薯优质品种种植,种植的优质红薯品种达10多个,成为当地有名的“科技致富明星”。在郗同相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生刘庄村成立了以郗同相为会长的兴农优质红薯种植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100余人,种植红薯300多亩。该乡为切实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围绕特色种植、养殖等“科技型”种养大户、在技术上重点扶持,政策上给予鼓励,让这些致富能人当好科技致富的领头雁,引领一方百姓。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90多期,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6万多份,有1万多名“科技化”’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2006年任县西固城乡大力实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来客商和民间资本投资办企业、扩大再生产,发展了一大批符合该县人力资源和产业特点的项目,为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农村种田机械化的普及,农民一年四季在工厂里上班,家里的土地照样耕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任县西固城乡农村,农工兼得,领起了“双薪”的农民不下1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任县着力引导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通过开办多家市场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信。同时,还经常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省、市专家及大中专院校教授对农民进行市场化培训,使一大批懂种养、善经营的市场化农民脱颖而出、他们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销售信息,选择种养品种,成为农民自我寻求致富项目的重要力量。
-科技致富
邢台市任县西固城乡东固城村农民宋大祥,在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大丰收
地研究出了苹果———平菇双层立体栽培新模式。宋大祥今年在他的20多亩苹果园中栽培了10亩平菇。为了防止尘土对菌菇的污染和地面的裂缝,宋大祥首先是在苹果树下种了一些被人们称为白三叶的草,等白三叶草长出,然后在上面堆成高度为3—4公分的龟背形状的土堆作为菌菇“床面”,用反光薄膜把菌菇“床面”封住,再在反光薄膜上面打上菌眼,通过菌眼把处理好的菌料放进里面,这样就完成了菌菇的种植。菌菇种植后,在以后的管理程序上,苹果树下的菌菇同大棚里的菌菇相比省事多了。苹果树下的菌菇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根本就不用人工撒水,因此,苹果树下的菌菇种植完后,就可以坐等收获了。同时,苹果树下覆盖菌菇的反光薄膜通过反光,促进了苹果树的光合作用。食用菌废料是苹果树适宜且上等的底肥,又节省了上底肥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宋大祥种的平菇个头大,单朵最重的达到了5公斤,菇肉鲜嫩,口感好,亩产量8000公斤,纯收入1万多元,与此同时,苹果产量也比以往有了提高,再加上节省下来的底肥钱,每亩总收入将近2万元。图为宋大详正在介绍果菇双作的栽培技术要点。
-乡村品牌
2006年的一场雨,让任县的天气凉爽了很多。在西固城乡生刘庄村农民郗同相的红薯地头,一溜竖起了一个个小牌牌,上面清楚地标示着红薯品种、管理要点、产量等等,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看稀罕。每次遇到前来取经的村民,郗同相都愉快地当起义务解说员。他捋起袖子,指着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红薯秧说:“俺这些红薯有紫皮紫瓤既可生食又可熟食的日本川山紫,有黄皮红瓤的食用薯苏乡村品牌
薯8号,有高淀粉含量的加工薯徐薯18,也有可双季栽培的河农668……品种有10多个哩。”谈起办红薯“博览会”的初衷,老郗说:“俺就是想让乡亲们见识见识。”生刘庄村有种植红薯的习俗。五十多岁的郗同相看到大家多年来只种植一个红薯品种,苦于无良种可调,决定闯出一条依靠良种增产增收的路子。去年夏天,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他先后跑到省会石家庄、河南许昌等地考察学习,最后以每棵秧苗0.3至0.5元的高价,花7000多元从河南省农科院薯类研究中心、山东省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科润公司等单位引进西农431、苏薯8号、日本川山紫等名优新特红薯品种10多个,在自家承包的30多亩“红提”葡萄园内种植红薯10余亩。在郗同相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红薯当年获得了亩产3000至4000公斤的高产。一时间,郗同相的红薯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一些单位与他签订了“北京553”红薯的种植合同,并以高价回收。同时,他种植的日本川山紫红薯还被外贸部门看好,准备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出口韩国。郗同相种植红薯成功致富后,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如今,他在30多亩葡萄园内全部种上了红薯,以低廉的价格为乡亲们提供优质种苗。在郗同相的带领下,生刘庄村成立了以郗同相为会长的兴农优质红薯种植协会,目前发展会员100余人,全村良种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
-特色乡村
任县西固城乡每年有近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外打工,往年农忙时’,都会形成十来天的农村风光
回流高峰。而今年却只有为数不多的打工农民返乡搞麦收,临近公路的各个村口,会注意到麦收前夕返乡的打工农民屈指可数。一位在外打工者的家属算了一笔经济账:她的丈夫在北京打工,往返一趟车旅费加上误工收入一般在.1000多元,而自己家4亩地的小麦采用机收、请人帮工夏种的总投入不会超过300元。为帮助许多家中无劳力的农户搞好夏收夏种,在当地0的正确引导下,该县很多农村还出现了“麦收短工队”,采取市场化运作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提供帮助,一下子解除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与粮食种植户轻松快速忙完活计不同的是,一些市场意识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的特色村的农户尽管不需要夏收,也是异常忙碌。农民们正忙着为田地里绿油油的各类蔬菜锄草、施肥、松土。任县西固城乡0大力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0组织各村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成立了“三夏生产服务队”,通过群众“点菜”,广泛征集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逐一解答并将答案写在“农情公告”里。目前,任县西固城乡已通过“农情公告”向群众推荐优质玉米、无公害蔬菜等新品种23个,提供农业新技术30多项,解答各种农业生产问题100余个。
-国宝隋槐
清凉寺位于固城城乡后台南村建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唐武则天和明朝正隋槐
统、成化、正德嘉靖年间重修。清康熙初年碑文记载:“清凉寺方圆18亩房200间住僧300余人占树500余株”盛况空前。时至清末僧去寺空。民国初期寺内改建为台南小学。1963年一场空前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清凉寺的全部遗址仅留下一株古槐。隋代古槐—清凉寺留存下来的唯一见证现在台南小学后墙外。据明嘉靖年间的碑文记载古槐生长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至今已有1400余岁高龄。树高约20米树围10余米。树身枯死部分形成一洞可容纳5人。
CopyRight 2020-2021 北斗卫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
北斗地图网提供最新中国地图全图高清版以及全国368个城市的公路地图、铁路地图、卫星地图、城市交通地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