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322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 ,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 , 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全县现有公路23条,其中省道1条,外与毗邻五县互连,内与乡材及厂矿企业相通,纵横成网,八路出境。已经完工的西康铁路和即将开工西柞二级公路途经县城及一乡四镇,穿跨半县,使交通状况再上新台阶。电力方面,1986年与西北电网并网,现有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若干座,加上水电,全县发展和生产的用电非常富裕,实现了村村通电 。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同时柞水县是天然“药仓”,中草药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柞水县又是“自然博物馆”,到处是“天然公园”。有“聚集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柞水别开一重天”之说。除享有盛名的柞水溶洞风晾区外,还有牛背梁,香炉海螺,佛洞龙泉,药王庙等。
矿产资源独厚。初步查明有色金属矿藏量3000万吨、黑色金属矿藏35000万吨、非金属矿藏量584000万吨。柞水矿产资源不仅量大,而且种类多,品位高,开采开发方便。经地质部门勘察,国家鉴定大西沟矿床是一个铁藏量居全省之首位,名列全国前茅,银铜藏量名列全国第二的一个多矿种的矿田,被誉为陕西省未来的大型钢铁基地。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柞水县开发历史较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元。根据柞水的县情实际,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思路是: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发挥资源、生态、区位优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城镇带动和人才开发战略,优先培育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聚集财源,增加摧毁入,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行政区划
柞水县辖10个镇、6个乡:乾佑镇、营盘镇、下梁镇、石瓮镇、小岭镇、凤凰镇、红岩寺镇、曹坪镇、蔡玉窑镇、杏坪镇、两河乡、柴庄乡、马家台乡、瓦房口乡、九间房乡、丰北河乡。
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设孝义厅,民国二年(1913年)撤厅设孝义县。民国四年(1915年)改为柞水县。1949年11月20日全县解放,12月1日成立柞水县人民政府。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镇安县,1961年恢复建制。
柞水县辖:乾佑镇、凤凰镇、周塬乡、石瓮乡、杜家村乡、下梁乡、西川乡、七坪乡、黄金乡、皂河乡、宽坪乡、杏坪乡、肖台乡、云蒙乡、铁佛乡、柴庄乡、小岭乡、红岩寺乡、万青乡、黄土砭乡、张家坪乡、穆家庄乡、瓦房口乡、马家台乡、九间房乡、窑镇乡、银碗乡、丰北河乡、高桥乡、红石乡、曹坪乡、药王乡、老林乡、太河乡、龙潭乡、两河乡。
2000年,柞水县辖9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84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乾佑镇 22686 营盘镇 4548 下梁镇 11255 石瓮镇 6568 小岭镇 12078 凤凰镇 14378 红岩寺镇 9615 曹坪镇 6096 蔡玉窑镇 7567 老林乡 3527 两河乡 808 皂河乡 3912 杏坪乡 12460 柴庄乡 5644 肖台乡 6112 张家坪乡 7716 马家台乡 6731 瓦房口乡 8266 九间房乡 4258 丰北河乡 4196。
柞水县辖10个镇、6个乡,120个村:乾佑镇、营盘镇、蔡玉窖镇、杏坪镇、下梁镇、红岩寺镇、凤凰镇、曹坪镇、石瓮镇、小岭镇;柴庄乡、瓦房口乡、丰北河乡、两河乡、九间房乡、马家台乡。
自然地貌
柞水地处西安以南,商州以西,东经108°50′—109°36′;北纬83°25′一36°56′之间,东西长72.7公里,南北宽55.2公里,莽莽秦岭之南坡。总面积2366.67平方公里。秦岭横贯北境,林海涛涛的原始森林是国家生物基因库。地形以西北高,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1米;东南低,社川河谷最低海拔541米。从西北向东南,山脉延伸尤如五指,唐代诗人贾岛笔下“一山末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真实的描绘了柞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土石山区地貌。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台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着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药香。从排水自然地貌特色看,中草药的生成优势优于太白山,更优于关中平原,最主要的一条是柞水处秦岭南坡带,有数次地壳运动变化,年代不同褶皱形态各异,方向不一形成的小区域地形,构成动植物不同生态环境,药物种类繁多。
气候特征
柞水为中国西北东线内陆地区,兼有南北气候带的特征,北部属暖温带,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整个县域属亚热带和温暖带两个气候的过渡地带,植被繁衍群落差异明显。人常说,“高一支不一样”。“六月太阳晒半边,即气候影响植物带垂直和平行分布特点明显。适宜多种类植物群,,原始种类保留与繁衍、进化、生长,是有利于各种药物生长的基地,自然形成天然药库。全年日照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一13.9℃,无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mm,最大降水量1225.9mm(83年),最小降水量567.6mm(76年),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枯暑,冬无严寒,宜长、短日照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植物发育生长。
河流分布
县境内山青水长,水多药丰。有溪流大小7320条,水域面积占2.8万亩,河流总长5693.4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50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9条。平水年计算,全县地表水总流量6.54亿。”,人均占水量4100m3“,为全地区人均3.2倍,是陕西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沣县之一。主要有乾佑河,金井河,金钱河,社川河,洛河,流域山高谷深,比降大。如乾伯河,流长131.6公里,年经流量2.51亿m3,汇水面积865.76平方公里,悬落差1037m,最大流量1094m3/S;金钱河,流长133公里,年径流量2.77亿m3,汇水面积1041.46平方公里,悬落差1696。最大流量1565m3/S,利用水能发电和水力资源丰富。更有甚者,这丰泞的水源是中草药滋生的优越条件。水是生物的摇篮,有水才有药,水多药更丰。如水生药物就有浮萍、水松、耦、鱼类、鳝、鳖、青蛙、檐蜍、娃娃鱼;阴湿地有木贼、九头鸟;溪流沟涧也有卷柏、石泽兰、石针、石茶、老君丹;沼泽地普遍生长莆黄、鱼腥草、灯芯草、夏枯草等等枚不胜举。
经济发展
柞水历届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多次派考察组到外地考察,也聘请了许多专家和领导,进行反复论证。目前,柞水的旅游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发展目标非常明确。柞水县围绕建设陕西生态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突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特色定位,按照一带三区一镇,(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溶洞、县城、牛背梁景区,凤凰古镇)的空间布局加快了龙头景区、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初步构筑起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要素齐全的大旅游框架。随着西柞高速公路的开通,柞水旅游将以全新的态势融入陕西旅游大循环。
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年接待游客量由2000年的2.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万人,年均增长17%,旅游直接收入从2000年的4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05万元,年均增长21.5%。本县居民出游呈上升态势,本地居民旅游支出”十五“末比2000年同期增长350%。旅游总收入由2001年的3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2000万元,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45%。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由0.4%增长到2.9%,旅游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一带三区一镇“的总体布局,启动了总投资达5.6亿元的林丰、龙王沟、高砭沟、秦楚古道等旅游景点开发和乾佑镇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建成了百神庙、三道井、七里峡、云台山等一批景点。牛背梁森林公园获得批准,溶洞AAA级国家风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己上报待批。县城”穿衣戴帽“工程已完成楼房改造;东坡森林公园道路建设和护栏已完成,成为居民休闲游乐的绝佳去处;凤凰古镇制定了保护方案,目前正在修订完善。同时,溶洞国债项目的完工,使”一带三区一镇“的大旅游格局日显雏形。
”十五“期间柞水县旅游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西康铁路的开通极大拉近了西安一级客源市场与柞水县的距离,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县内开通了火车站到溶洞景区的班车,基本实现了使目标游客随到随走。旅游咨询及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备。”一带三区一镇“的大旅游格局日渐雏形,在龙头景区的带动下,牛背梁和县城旅游功能区的开发和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已提上重要议程,并已着手开发。农家乐、水上娱乐等项目,多点开花。
溶洞品牌效应日趋明显。经过多年积极累和”十五“期间的努力,溶洞旅游已成为柞水旅游的主要品牌。柞水溶洞在西安地区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西康铁路开通后,大量游客慕名而来,经过2004年灯光改造后的柞水溶洞更加受到游客青睐。在周边溶洞类旅游替代产品迭出的情况下,柞水溶洞仍是游客首选,景区于1999年被中国洞协评为”中国十大名洞“之一,来柞水的游客不断增多。
旅游资源
柞水溶洞”西北一绝“
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南15公里处,全景区25平方公里,有大小溶洞118个,已开发了天佛洞、百神洞、风洞、对峰台、千年古银杏树和乾佑河漂流等景点项目,199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评为”中国名洞“。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令游客惊叹不已,被誉为”西北一绝“。
柞水牛背梁生态旅游区”天然氧吧“
柞水牛背梁生态旅游区,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集雄秀幽奥于一身,这里是水的源头、花的海洋、绿的世界、动植物的乐园。苍山奇峰、清溪碧潭、寂谷密林、峭壁险崖等自然景观比比皆是,被誉为”天然氧吧、城市之肺“,是寻幽探奇、森林疗养、登山科考的理想之地。
终南山秦楚古道
终南山秦楚古道,南起柞水境内的花门楼,北至长安辖地天都池,属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中的一段。由于此段处于横断南北的秦岭脊背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边际。走在古道上南北眺望,万亩草甸、十里杜鹃、千亩腰竹、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加之古道历史悠久,留下了以唐王李世民和诗仙李太白为代表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足迹与传奇,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古道成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旅游发展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围绕产业要素,初步构建柞水旅游产业体系,经过5年的努力,使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全县GDP以及财政收入占有较大份额。
柞水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西安、错位选择、突出特色、借势发展
依托西安:就是柞水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定位在西安,并把西安做为发展平台,借助西安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来发展旅游。
错位选择:就是选择的旅游产品,必须是西安及关中一带所没有的,而且难以替代,作为西安及关中一线旅游产品的有效补充。
突出特色:就是突出区位、生态、资源特色,以”西安人的度假村“为主题,打造融入自然、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品牌。
借势发展:就是主动接受辐射,自觉把柞水的旅游资源置于全市、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大市场中去开发,作为若干市级、省级精品路线上的一个点去开发,融入到西安为中心的全省大旅游循环中去,借助大环境的带动谋求发展。
柞水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一带三区一镇一带:就是北起黄花岭,南至石瓮镇的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重点抓好的项目主要有乾佑河沿线绿化、民居改造和民俗村建设项目等。
三区:牛背梁景区,重点抓好的项目主要有牛背梁森林公园、林丰锦苑盘古山庄、龙王沟度假山庄、高砭沟修仙度假项目、安沟大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基地项目和秦楚古道项目等。县城景区,主要有五华山森林公园项目、城区功能配套项目、蓄水游乐等休闲娱乐项目、高客运输公司和盘龙生态产业园等。溶洞景区,主要有陕西省溶洞地质公园、溶洞深度开发项目等。
一镇:即凤凰古镇,主要有凤凰古镇恢复、保护开发项目等。
景区景点
柞水对峰台
对峰台景区包括:钢钎刺咽喉、仙居处、海拔、天然石观音、定风洞、少林气功、滴水观音等等。
对峰台是柞水久享盛名岿峻壮丽的山峰之一。来溶洞观光的人,都要行至山下眺望赞赏,它”赛似俄眉,胜似华山“,被当地群众称为”奇峰“。
对峰台,在县城南35里的石瓮乡,奇峰突兀,险峻难攀,峰顶建有娘娘庙。两傍双峰耸峙,西北侧山下有洞,据百神洞有碑载:相传明代中叶,”洞吼三日,忽然划开,有神水,祈雨多应。“
相传在宋朝的真宗天喜年间,当地名士和群众在对峰台建修祖师庙三年。到元朝末年的一天,一个樵夫去笔架山砍柴,休息的时候背靠山,面向对峰台,忽然瞧见对峰台的山峁上有一妇人面向东在那里梳头。他甚感奇怪,梳头不在家里,却到山顶梳什么头。心里这么想,但并未在意。第二天吃过早饭拿起砍刀仍到此山砍柴,不停地砍,砍了捆,捆了砍,当他就地休息时,忽然又瞧见那妇人在梳头,他又惊奇又畏惧,便一口气跑回有对众人说:”对峰台有一妇人在梳头……“。大家听了甚感奇怪,认为是菩萨显圣。故于明代在此山修建了观音娘娘庙。中为南海观世音娘娘,身坐莲花台,金身鼎冠;前为齐天大圣像;左边为送子娘娘;右边为三肖娘娘。陈设有香炉、油灯、铁器、签筒和签簿;左边有锣鼓各一面,两壁绘有壁画。格子门窗,门枋刻有对联上为:此山就是普陀山,何必远来求神仙;下为:祗要凡民心向善,回心转意就是仙。
在旧时建庙后四乡香客甚多,每逢初一、十五,老公求寿,老妪引媳妇求子,年轻夫妇领着儿女还愿;商人求财,农夫默佑五谷丰登,香烟飘渺,各有其求;而且每年于二月二和九月十八日过盛会两次,每次三天,请僧诵经。为了招待香客,在山下的西干沟修建公馆三间,设有总管、司帐、接待人员。
对峰台是县境一大奇观,人云:”四峰排漱,八仞列平“。前峰笔架山,形似笔架胜似笔架,两山背弯,中山直垒,远近眺望,墨油油地一顶两角。后峰桃二山,长得似桃非桃,就象五月仙佻,青山红崖,现出桃子本相。东、南、北三方,有八个山头向着对峰台;乾佑河,西干沟河,东干沟河三水绕着对峰台向东流去。
相传,对峰台原叫避风台,庙门向东,东风再大,把尘土吹得打旋涡,庙对点灯而灯焰丝毫不动,据说是山里边有两颗避风珠的缘故。
对峰台山腰有一条通向山峰和西干沟的小道,相传,在宋末朝廷腐败,遮民百姓负担过重,农民造反四起,大举义旗反抗,有一徐氏,丈夫被官军掠去充军,儿女被杀害,自身逃出虎口,被迫无奈,集众造反。朝廷派兵清剿徐寡妇,徐氏领兵路过此道,遇一青年妇人坐在山腰,一脚从这山踩着那山不让经过,徐氏只得领兵返转,顺乾佑河而下。所以这条小道名叫长腿弯。
对峰台的名胜甚多,东有鱼洞,清明至谷雨之间洞里出鱼,年产一万余斤。1980年因修路而毁。南边西干沟有九三洞、探奇洞、玉瑕洞和马鞍子,奇景可观,十分吸引人。西有百神洞,洞内有二龙戏珠、龙潭、地下河等,近年来去洞观景的人不绝于途。东北有佛爷洞、风洞、天洞,洞内有过风楼、滴水崖、阎王碥、青龙潭、大阳坡、小阳坡、头天门、八亩田、莲花池、万人坑、陈杨二道、棺材石、二天门、秦岭坑、吊洞等。真是山峰雄伟,美景壮观,峻峰壁垒,洞洞成群,山水如画,这边独好。
柞水东甘沟古银杏树
柞水县石瓮镇东甘沟有一对盘根错节的银杏树,一雌一雄,当地人称”夫妻“银杏树。如今它俩已经走过1700多年的风雨历程,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这对”夫妻“银杏树生长在柞水县石瓮镇东甘沟村。据考证,两棵树相距7米,根系盘结,枝丫交错,如一对夫妇手挽着手,头挨着头,亲密地窃窃私语。雌树高达45米,胸围8.5米,覆盖面积420平方米,生长旺盛,枝繁叶茂,年产白果600余公斤左右;而雄树高达44米,胸围7.1米,覆盖面积410平方米,树冠似一把撑开的巨伞,遮天蔽日,年产白果450公斤左右。
漂亮的雪景美丽的山城
银杏树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淀粉和多种维生素,可药用、食用,有通便、镇咳、明目、祛痰和解毒等功效,同时又可以镇静、治疗冠心病和各种心血管疾病,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该县终于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13日,看着县城被漂亮的白雪所包裹,驴友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踏着冬天的足迹,来到能俯看县城全景的寨子沟,寻找盼望已久的冬景。放眼望去,整个县城已披上节日的盛装,旁边的小树上几只喜鹊飞上枝头,一片美丽的画卷顿时浮现眼前,好像中国传统新春的气息已经来到。
地方小吃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是的传统名菜,腊肉香而不腻,粉皮滑软爽口,是佐酒的佳肴。《重修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柞水的腊肉炒粉皮不同与饭店、宾馆里的腊肉炒粉带,它是选用上好的腊肉和洁白的洋芋粉精工细作而成。
将选好的腊肉,最好是猪后臀肉,肥瘦都有,用温水洗净,放在铁锅里煮熟,切成薄片待用。洋芋粉放大碗内,放盐、水适量,鲜蛋一枚,搅拦成糊状。锅置火上,把粉糊制成硬币厚的粉皮,将其切成菱形方块待用。置炒锅,放腊肉烤炒,沥出油来时,放葱、姜略炒,再放青椒、粉皮翻炒,出锅时放蒜泥即好。成菜香气四溢,爽滑可口,腊肉棕红,粉皮白中微黄,色美味香,营养丰富,回味悠长,是招待宾朋的首选菜肴。粉皮的厚薄程度,亦可展示主妇的厨艺。
柞水小炒
柞水小炒原料:
精瘦肉4两、土豆1个、红薯粉条、木耳、青椒少许、 葱、姜、盐、料酒、味精、鸡蛋、粉面。
制作:
1 土豆去皮切丝,精瘦肉切丝加盐,料酒入味,加蛋清,粉面上浆,红薯粉条热水泡软,木耳、青椒切丝。
2 锅上火烧热加油半斤烧三四成热下肉丝滑散, 捞出待用。
3 锅留底油下葱、姜呛锅, 加入土豆、木耳、青椒丝、肉丝、粉条、盐、料酒翻炒熟加味精出锅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