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资料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介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回族约占总人口的46%,土族约占12%。
    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千米。邮编:810800。代码:632122。区号:0972。拼音:Minhe Huizu Tuzu Zizhixian。
    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
    行政区划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马场垣乡、北山乡、西沟乡、总堡乡、隆治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藏族乡、核桃庄乡、新民乡、松树乡。
    青海省海东地区辖县,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公里。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面积1780平方公里。 辖4镇、25乡。古为羌地,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置允吾县,魏晋设白土县,北魏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宋为河湟吐蕃厮地方政权辖地,元隶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辖于碾伯所,1930年由乐都县析置民和县。1949年设民和县属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 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年均气温7. 9℃8.1℃, 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农业以小 麦、碗豆、油菜种植为主,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各乡(镇)均通车通邮。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其中七里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置允吾县,魏晋设白土县,北魏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宋为河湟吐蕃厮地方政权辖地,元隶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辖于碾伯所,1930年由乐都县析置民和县。
    1949年设民和县属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1949年9月6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0月,全县设6个区辖22个乡镇。一区驻享堂,辖川口镇、河北镇和自由乡。二区驻巴州,辖巴州乡、西沟乡和夏兴乡。三区驻古鄯,辖古鄯镇、大平乡、总堡乡和隆治乡。四区驻马营,辖马营镇、安乐乡、大塘乡和太和乡。五区驻官亭,辖官亭镇、兴文乡、丹阳乡和静和乡。六区驻李二卜,辖永宁乡、共和乡、新顺乡和三民乡。
    1956年7月成立了5个民族乡:杏儿藏族乡、官亭土族乡、中川土族乡、塘尔垣回族乡、大庄回族乡。同年10月撤销区建置,全县49个乡(镇)合并为28个乡(镇)。
    1996年底,全县辖川口、古鄯、马营、官亭4镇及巴州、西沟、柴沟、联合、总堡、隆治、满坪、甘沟、前河、大庄、转导、塔城、中川、峡口、马场垣、北山、松树、新民、芦草、硖门、核桃庄、塘尔垣、东沟、李二卜、杏儿(藏族乡)2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
    2000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4个镇、24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67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川口镇 59461 古鄯镇 13563 马营镇 21426 官亭镇 14249 马场垣乡 17231 北山乡 4121 巴州乡 12859 西沟乡 10875 东沟乡 9127 联合乡 7803 柴沟乡 7221 总堡乡 11393 隆治乡 8604 大庄乡 11553 转导乡 9535 塔城乡 7484 满坪乡 14161 前河乡 9784 甘沟乡 11786 中川乡 17426 杏儿藏族乡 3550 峡口乡 4528 核挑庄乡 10588 李二堡乡 8988 塘尔垣乡 9153 硖门乡 10709 新民乡 6989 芦草沟乡 5357 松树乡 7224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硖门、芦草沟2乡,其中将芦草沟乡的4个村(抓咱、若木池、铁家庄、赵家山)和硖门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峡门镇,另外6个村(秦家庄、东湾、三岔、斗斗坡、苏家庄、马厂)并入新民乡;撤销李二堡、塘尔垣2乡,合并设立李二堡镇;撤销柴沟乡,并入古鄯镇;撤销巴州乡,设立巴州镇;撤销满坪乡,设立满坪镇;撤销东沟乡,并入西沟乡;撤销塔城乡,并入转导乡;撤销峡口乡,并入中川乡。
    200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318个村(牧)委会。
    川口镇 驻川口,辖14个村(牧)委会享堂、史纳、山城、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南山、寺牙合、果园)。
    古鄯镇 驻古鄯,辖24个村(牧)委会三姓庄、范家河、桦林滩、郭家山、小岭、七里、夏家河、菜子湾、联合、三岔、古鄯、尖岭、毛家山庄、柴沟、岘子、马营庄、徐家庄、后山、桦林咀、邓家山、刘家湾、来家山、牙合、李家山)。
    官亭镇 驻官亭,辖13个村(牧)委会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峰、梧释、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
    满坪镇 满坪,辖15个村(牧)委会朵堡、陈家、河口、集场、潢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滩、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
    巴州镇 巴州,辖12个村(牧)委会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
    峡门镇 乱泉滩,辖16个村(牧)委会李家庄、康杨、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甲子山、巴子沟、抓咱、若木池、铁家庄、赵家山)。
    李二堡镇 李家,辖23个村(牧)委会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垣、上藏、下藏、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
    马营镇 马营,辖15个村(牧)委会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
    北山乡 窑洞沟,辖7个村(牧)委会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
    新民乡 千户湾,辖17个村(牧)委会古岱、干川、千户湾、侯家山、下山、毛拉山、公巴台、若多、三岔、龙卧、雪沟、秦家庄、东湾、三岔、斗斗坡、苏家庄、马厂)。
    隆治乡 李家堡,辖10个村(牧)委会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
    总堡乡 大石磊,辖11个村(牧)委会垣坡、三家、高家、深巴、台尔哇、占沟、总堡、哈家、三垣、总垣、中垣)。
    转导乡 转导,辖17个村(牧)委会洒坊、忠孝、转导、前坪、后坪、罗龙沟、王家庄、后沟、河纳沟、红花、红合岘、王家山、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中湾、三湾)。
    大庄乡 大庄,辖15个村(牧)委会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
    前河乡 王家,辖12个村(牧)委会丰一、丰二、卧田、上湾、下湾、茫拉、田家、台其、牟家寺、前河、张家寺、甘家川)。
    甘沟乡 李家坪,辖13个村(牧)委会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
    核桃庄乡 核桃庄,辖12个村(牧)委会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
    马场垣乡 香水,辖7个村(牧)委会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场垣、磨湾子、下川口)。
    联合乡 黄池,辖9个村(牧)委会黄池、杨家湾、马家沟、上宣、下宣、胡家、祁家岭、阳山、大焦土)。
    西沟乡 官地,辖18个村(牧)委会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要先、凉坪、大滩、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山庄、张家庄、瓦窑沟、塔先)。
    中川乡 辛家,辖21个村(牧)委会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一、美二、峡口、盘格、团结、民主、八达山、魏家山)。
    松树乡 上百户,辖10个村(牧)委会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加仁庄、路家堡、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杨家牙合)。
    杏儿藏族乡 卡西哇,辖7个村(牧)委会大庄、胜利、日札、峨哇、乱石头、卡西哇、协拉)。
    2005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马场垣乡、北山乡、联合乡、西沟乡、总堡乡、隆治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藏族乡、核桃庄乡、新民乡、松树乡。
    2006年8月,民和县撤销联合乡,并入巴州镇。
    乡镇简介
    【川口镇】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北边缘,东与甘肃省接壤。人口5.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2.8%,土族占2.2%。面积90平方千米。辖享堂、史纳、山诚、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南山寺、牙合、果园14个村委会。明嘉靖十四年(1533年)筑上川口堡,惯称川口,属碾伯县辖。1931年建县后设川口镇,1958年与北山、马场恒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2年分设川口公社,1984年复设川口镇。
    【古鄯镇】 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等。总面积98.8平方千米。辖三姓庄、范家河、桦林滩、郭家山、小岭、七里、复家河、菜子湾、联合、三岔、古鄯、尖岭、毛家山庄13个村委会。东汉和帝时在此筑龙耆城,唐属鄯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西宁卫古鄯驿,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所辖老鸦峡古鄯堡,建县后设古鄯镇。1950年改乡,1958年成立古鄯公社,1984年复设古鄯镇。
    【马营镇】 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千米。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面积58.7平方千米,辖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15个村委会。清乾隆廿七年(1762年)以前,属河州边外地,道光三年(1823年)改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归民和设马营镇。1953年改设马营街政府,1954年设马营镇,1958与转导乡、大庄乡合并成立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镇。
    【官亭镇】 位于县境南部,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0千米。人口1.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1%。面积67.1平方千米。辖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锋、吾石、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属碾伯县辖官亭堡,建县后设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乡,1958年与中川乡、杏儿乡合并成立黄河公社,1962年分设官亭公社,1984年复设官亭镇。
    【巴州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3%。面积57.7平方千米。辖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12个村委会。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巴州堡,建县后设巴州乡,1958年与东沟、西沟、联合乡合并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设巴州公社,1984年复设巴州乡。
    【东沟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23.5%。面积52.3平方千米。辖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方庄、张家庄、瓦窑、塔先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堡,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东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沟乡。
    【西沟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千米。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沟堡,建县后设西沟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西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西沟公社,1984年复设西沟乡。
    【总堡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42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2.6%,土族占0.3%。面积64.3平方千米。辖垣坡、三家、高家、深巴、台儿哇、占沟、总堡、哈家、三垣、总垣、中垣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大总堡,建县后设总堡乡,1949年沿旧制设总堡乡,1958年并入隆治公社,1961年分设总堡公社,1984年复设总堡乡。
    【隆治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等。总面积103.7平方千米,辖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红嘴堡,建县后曾设红嘴、铁李等乡,1954年设隆治乡,1958年设隆治公社,1984年复设隆治乡。
    【满坪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千米。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
    【甘沟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千米。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
    【前河乡】 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4千米。人口1.2万,有土、回、汉、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35.8%,回族占34.5%。面积79.7平方千米。辖丰一、丰二、卧田、芒拉、田家、台其、牟家寺、上湾、下湾、甘家川、前河、张家寺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德化堡,建县后设德化乡,1956年改为前河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前河公社,1984年复设前河乡。
    【大庄乡】 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千米。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
    【转导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千米。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
    【塔城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千米。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民和县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
    【中川乡】 位于县境南端,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87千米。人口1.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面积67.6平方千米。辖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14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中川堡,建县后设中川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中川乡,1956年成立中川土族乡。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中川公社,1984年复设中川乡。
    【峡口乡】 位于县境东南端,东与甘肃省毗连,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2.5千米。人口0.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面积75.9平方千米。辖美二、峡口、团结、民主、魏家山、盘格、八大山7个村委会。1981年从中川公社分置峡口公社,1984年设峡口乡。
    【杏儿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8%。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杏儿乡。解放初为兴文乡,1954年改称杏儿乡,1956年成立杏儿藏族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杏儿公社,1984年复设杏儿藏族乡。
    【马场垣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千米。辖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聚垣、磨湾子、下川口7个村委会。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
    【北山乡】 位于县境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总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7个村委会。1931年设河北镇,后改享堂乡。1949年沿旧制设享堂乡,1956年设北山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复设北山乡。
    【松树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3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总面积44.4平方千米。辖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家仁庄、路家堡、杨家牙合、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曾设为三民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七乡,1954年设松树乡,1958年成立松树公社,1984年复设松树乡。
    【新民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51.1平方千米。辖大湾、公巴台、古岱、候家山、下川、三岔、卧多、雪沟、毛拉山、下山、龙卧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新顺堡,建县后曾设新顺乡,1950年沿旧制仍设新顺乡,1956年改称新民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新民公社,1984年复设新民乡。
    【芦草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总面积34.8平方千米。辖铁家庄、若木池、抓咱、马场、松树沟、秦家庄、东湾、斗斗坡、赵家山、苏家庄10个村委会。1931年设芦草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四乡,1956年并入硖门、新民两乡,1981析置芦草公社,1984年设芦草乡。
    【硖门镇】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族。总面积104平方千米。辖李家庄、康扬、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巴子沟、甲子山12个村委会。1931年设硖门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五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硖门公社,1984年复设硖门乡。
    【核桃庄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总面积57.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8%。辖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永宁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一乡,1954年改称核桃庄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1年分设核桃庄公社,1984年复设核桃庄乡。
    【塘尔垣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89.8平方千米。辖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坦、上藏卜拉、下藏卜拉、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13个村委会。原为碾伯县辖新添堡,民和建县后设塘尔垣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三乡,1956年成立塘尔垣回族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2年分设塘尔垣公社,1984年复设塘儿垣乡。
    【李二堡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面积44.1平方千米。辖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家、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共和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李二堡乡,1958年成立李二堡公社,1984年复设李二堡乡。
    地理
    地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
    资源
    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农业以小麦、碗豆、油菜种植为 主,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各乡(镇)均通车通邮。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其中七里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水资源:黄河、湟水、大通河系三大过境河流,多年平均过境容水总量约4.5亿立方米。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沟24条,其中较大的常流水沟有隆治沟、巴州沟、米拉沟、松树沟、前河沟、大马家沟、杏儿沟、马营沟等8条,自产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725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0.766亿立方米夕可开采地下水资源0.21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本县现已勘查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种有15种,主要是非金属,其次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煤、石油、矿泉水等。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灰石、石英石、石膏、滑石、白云岩、金、石油、粘土、砂石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经济
    农业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5%。其中,第一产业3.05亿元,增长2.23%:第二产业,5.14亿元,增长13.66%;第三产业6.4亿元,增长19.48%。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温棚蔬菜、冬小麦等四大优势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7.3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53.8万亩的69%。针对去年夏旱严重的实际,切实强化支农惠农投入,共发放农贷1959万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3672.4万元,有效提高了农业抗灾、农民增收的能力;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县草食畜存栏达到28.1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37亿元,增长13%。畜牧业人均纯收入4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9%;劳务经济效益明显,共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2.1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9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124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退耕还林地补植补种2.5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6065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050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四旁植树53.93万株,农田林网20万株,公路绿化262.91公里;新农村建设从抓规划、抓投入和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先后投资115万元,编制完成了5个试点村和41个规划编制村的建设规划。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48亿元,集中向试点村和规划编制村倾斜,着力实施农民直接受益的实事工程,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工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支持工业企业按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电石、特种铁合金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增长24.93%。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25.02%。全年实施工业性项目20项,总投资达2.5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6项,完成投资839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14项,完成投资1.66亿元。同时,提出并积极运作冶金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正在审批之中,有12户企业申请在园区建设28台1.25万KVA以上矿热炉项目已上报省有关部门核准,为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增添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集中治理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控制目标。
    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立足于解决脏、乱、差,投资138万元对旧城区沿街道路、建筑物、路灯等进行了改建维修,对交通和市场秩序、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旧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东垣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川垣北路、二路、三路道路与排水工程、明达商贸城以及畜牧、工商等6个单位办公楼项目陆续竣工。高度重视县城绿化工作,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9.2万株,公共绿地种植草坪5.5万平方米,县城净化、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动员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对县城南山进行造林整地。年内,新区五个住宅小区投入建设资金6074万元,新增住宅216套,人均住房面积达19.7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多方融资,市场化运作,加快官亭、古鄯等7个建制镇和公路沿线部分乡镇集市改扩建步伐,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全县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项目106项,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39.24%,其中,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15.07%。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村道硬化、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等77项已完工;古鄯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9乡镇34村人饮、川总公路川口至下川口段、前峡公路、下川口大桥、川垣新区商业步行街、生物燃料酒精等29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共实施引资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9万元,较上年增加1055万元,增长29.6%。完成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增长26.8%。全县干部职工的“老五项”政策性欠费全部消化,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有所缓解,开始向良性运转的方向发展。金融平稳运行,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2.1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亿元,增长26.5%。贷款余额达6.03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1538万元,下降2.5%。
    民生质量有较大提升。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795.6万元,扶持农户3477户1.6万人,在峡门等乡镇新建产业化藏毯加工点6个,投资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在巴州等12个乡镇全面实施。异地扶贫取得新进展,社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帮扶资金达到363万元。年内共解决了1.5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123.4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发放救灾面粉182.5万公斤,救灾款101万元,特困户救助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194.3万元,发放特困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等医疗救助金115.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883万元,确保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改革,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2.88%。
    旅游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东北部与兰州红古区隔河相望,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甘肃省永靖县和积石县相邻,西南部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毗连,西北部与本省乐都县接壤。全县南北长为65千米,东西为40千米,总面积1890.8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6%。全县共有22个乡镇,总人口38.42万人,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6个民族。其中,回族占15.5万人,土族占4.32万人,藏族1.33万人,汉族17.17万人,其它民族0.09万人。县内最高点海拔422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7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摄氏度。河湟谷地、十八条大沟、九条山梁和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构成境内山水地貌的主体。
    境内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景色秀丽,风景如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初步勘察发现的人文景观资源82处,古文化遗址66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民和是黄河、湟水河南北穿流区域,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县。
    寨子岛:寨子岛素称“黄河上游第一岛”,该岛占地面积80亩,四周黄河环绕,岛上绿树耸翠,林木斜立,天然的草坪形成柔软的绿茵毯,像一颗翠绿的明珠嵌在黄河之00中,是黄河水上漂流及休闲旅游开发的最佳胜地。
    娘娘天池:“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区内绿树成荫,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山色树影、相映成趣,大旱之年亦不干涸,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下属行政单位地图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周边地图

热门城市地图

乐都区地图平安区地图民和县地图互助县地图化隆县地图循化县地图
齐齐哈尔地图宜春地图大兴安岭地图莱芜地图怀化地图宣城地图乌兰察布地图中卫地图沧州地图天水地图九江地图芜湖地图德阳地图丽江地图肇庆地图保定地图东营地图佳木斯地图汕尾地图忻州地图安阳地图合肥地图和田市地图吴忠地图枣庄地图四平地图乐山地图宿州地图衢州地图鸡西地图

CopyRight 2020-2021 北斗卫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019715号

北斗地图网提供最新中国地图全图高清版以及全国368个城市的公路地图、铁路地图、卫星地图、城市交通地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