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西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理位置特殊,属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123°22′-124°22′,北纬39°45′-40°15′。境内江岸线(边境线)23.85公里,海岸线93.5公里,全境东西极长83公里,南北极宽38公里,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
东港市始称安东县,设置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县改为东沟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为省辖县级市,由丹东市代管。东港市,下辖16个乡镇、3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64万。
东港市资源比较丰富,拥有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106万亩,滩涂面积36万亩。海产品140多种,是中国虾、贝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拥有耕地12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万亩。粮食年产量40万吨,以水稻为主,是中国优质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各类水果、蔬菜1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草莓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12条,大小水库42座。地下矿藏富饶,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黄金、大理石、高岭土、滑石等地下矿产20余种,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全国第一。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依次是:北部低山丘陵,中部低丘坡岗,南部为退海平原,沿海系潮间带滩涂。北部低山丘陵重叠,面积670平方公里,山脉呈东西走向。中部低丘坡岗起伏,面积520平方公里,低丘是南北走向,南部黄海之滨是大片的退海平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渠系成套,是东港市粮食、国家优质米基地。93公里长的海岸线近岸滩涂土质深厚、底栖生物丰富,现已成为东港市港湾养殖和滩涂养殖的基地。
气候特点
东港市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受黄海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8.4度,无霜期182天,结冻期147天,降雨量888毫米,日照时数2484.3小时。
水文状况
东港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年平均降水900---1000毫米,鸭绿江和大洋河两大水系干流穿过市境,客水平均年约320多亿立方米,其它主要河流源出境内北部山区,为季节性直接入海河流。东港市水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区域地表水资源即东港市版图面积产生的地表径流;二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三是过境客水资源。
地名由来
东港市原名东沟县,1993年立市时更名,市名的由来就是源自大东港港口。大东港坐落在中朝易河鸭绿江入海口处,现有4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务为400万吨,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行。现已开通大东港—韩国仁川港的客货运输。
历史沿革
东港市历史悠久,1982年,对前阳镇山城山“前阳人”古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18亿年的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劳动。东港市(原安东县)境,唐尧时为青州。虞舜时属营州。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西汉时属西安平县和武次县。唐时归安东都护府。辽初隶东平郡。金为婆速路。元时属婆娑府路。明时为宣城卫既镇江堡地。清天命六年(1621年)属后金势力范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岫岩厅辖。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析大东沟以东至爱河地设置安东县,隶属奉天府凤凰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安东县归奉天省东边兵备道辖。宣统元年(1909年)东边道改名兴凤道,又属兴凤兵备道辖。民国18年(1929年),奉天省改辽宁省属辽宁省辖。民国21年(1932年)2月,辽宁省复改奉天省,安东县属奉天省辖。民国23年(1934年)10月属安东省。民国26年(1937年)12月,设立安东市,从安东县中析出,1949年4月,安东县属辽东省。1954年8月属辽宁省。1959年1月安东县隶属辽宁省安东市。1965年1月20日,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安东县更名为东沟县。1993年6月18日,撤销东沟县建立东港市。归丹东市辖至今。
文物古迹
大孤山古建筑群
大孤山古建筑群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朝,经历代修葺,建成合上庙(含圣水宫、药王庙、三霄娘娘殿、禅堂、钟楼、观海亭、通灵塔),下庙(含天王殿、十王殿、地藏殿、释迦殿、文昌宫、孔庙、财神殿、关帝殿、天后宫、吕祖庙、戏楼)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其楼 、阁、宫、殿、亭、台、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工艺精湛;道,儒,佛三教共和,聚于一处 .登高远眺,黄海碧波浩淼, 天空海阔,环顾奇峰,钟灵毓秀,“紫液圣泉”、“ 半覆神殿”、“祖孙银杏”、“无字古碑”、“梨园孤楼”、“第一神宫”、“无双砖雕”、鸽洞云深“八大奇观,异彩纷呈,堪称”八绝“。千余年来,盛名远播海内外,实为旅游胜地。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渔业生产基本状况:东港市渔业生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党的渔业方针政策,使渔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到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1.1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1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55.7%。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1、港湾养殖基地
东港市的港湾养殖是从1980年开始,最初是纯养对虾,最好年份是1992年,年产对虾13830吨,产值2.7亿元。1993年遭到虾病袭击,使养虾业跌入低谷。由于对虾养殖业不景气,开始进行以混养为主的养殖模式的探索。到2002年底,港湾养殖面积为11.8万亩,其中混养面积为11.4万亩,占港养总面积的96.4%。总产量为25358吨,实现总产值28854万元。其中对虾产量3731吨,产值11670万元;混养产量21627吨,产值17184万元。主要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产量3600吨。南美白对虾,产量200吨、混养品种有文蛤,产量8500吨,吨价1.1万元、菲律宾蛤仔产量6300吨,吨价0.7万元、红鳍东方豚产量520吨,吨价9万元、三疣梭子蟹产量500吨,吨价6万元、牙鲆产量200吨,吨价7万元、海蜇产量1500吨,吨价1万元等。
2、滩涂贝类养殖基地
东港市的滩涂贝类养殖生产始于六十年代。近几年,由于0加大了对滩涂贝类养殖业的领导力度,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东港市滩涂贝类管理站,加大了滩涂开发和管理的力度,使全市的滩涂贝类养殖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开发滩涂面积18.6万亩,实现产量42710吨,实现产值 25126万元。活贝出口19902吨,出口供货额达14538万元,养殖品种有菲律宾蛤仔杂色蛤2.3万吨,吨价0.7万元、文蛤3000吨,吨价1.1万元。还有四角蛤蜊、泥螺、青蛤、滩栖螺、缢蛏等小品种。
3、浅海养殖基地
浅海养殖是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港市是从1993年开始开发浅海养殖,到2002年底,全市浅海开发面积为34万亩,实现产量36257吨,实现产值14101万元。出口贝类3050吨,出口供货额1872万元,养殖方式以底播为主,目前正在开发浅海筏式养殖。主要养殖品种有菲律宾蛤仔产量8000吨,吨价7000元、毛蚶产量1800吨,吨价6000元、魁蚶产量2000吨,吨价8000元。
4、稻田渔业基地
稻田渔业是1992年才兴起的一项产业,它得到了市委、市0的高度重视,仅几年时间就使稻田渔业从无到有,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之一。到2002年,全市稻田渔业面积为141790亩,实现产量8557吨,实现产值14247万元。其中稻田养蟹面积为102490亩,产量5824吨,产值12395万元,稻田养鱼面积为33165亩,产量2424吨,产值1226万元,稻田养虾面积6135亩,产量309吨,产值626万元。稻田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河蟹、泥鳅、鲫鱼、鲶鱼、黄鳝以及四大家鱼等。
5、淡水鱼养殖基地
淡水鱼养殖是东港市的一项传统产业,具有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生产模式,到2002年底,全市淡水鱼养殖面积达92442亩,实现产量15708吨,实现产值8981万元。为了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加强了对淡水鱼养殖生产的管理,逐渐使淡水鱼养殖生产从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向集约化养殖方式发展,使养殖品种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向名优特品种发展,除现有鲤、草、鲢、鳙、鲫、鲶、团头鲂、德国镜鲤等十几个养殖品种,还新开发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美国沟鲶、梭鲈等新品种。
6、海洋捕捞业
海洋捕捞业在保护好渔业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加强和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积极发展外海作业,严格控制新增海洋捕捞渔船,坚决取缔”三无“渔船,同时搞好增殖放流工作,增加近海资源量。今年我们组织首批渔船进入韩国经济专属区进行捕捞作业,捕捞产量达到2000吨。2002年海洋捕捞产量为82051吨,实现产值46047万元。其中,鱼类产量24835吨,虾蟹类产量26844吨,贝类产量28933吨,海蜇产量1439吨,河豚400吨,牙鲆200吨。
7、设施渔业
设施渔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它是渔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根据该市的生产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指导方针,在养殖方式上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促进了该市设施渔业的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实际养殖面积58300平方米,实现产量647吨。主要品种有牙鲆240吨、河豚200吨,实现产值2260万元。
8、水产品加工
全市有水产冷冻加工厂120多家,冷藏能力3.6万吨/次,冷冻能力2400吨/日。分布在全市沿海各乡镇,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大东、前阳、椅圈、孤山、菩萨庙等乡镇。
林业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 52989.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1.7%,森林总面积49855.2公顷,森林总蓄积量87.1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30.1%,森林资源主要集中于北部,中南部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
森林按林种划分为:用材林面积 3909.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防护林面积19444.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7%,特种用途林面积2592公顷,占林业有地面积的5.9%,经济林面积24139.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6%。
人工林面积(不包括疏林) 19790公顷,蓄积量404797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不包括疏林)16918.5公顷,蓄积量318901立方米。
该市生态公益林面积35022.1公顷。其中:水源涵养林面积13765.2公顷,国防林面积7739.4公顷,农田牧场防护林面积698.4公顷,环境保护林面积436公顷,风景林面积526.3公顷,护岸林面积468.4公顷,水土保持林面积635公顷。区划界定商品林面积17967.5公顷。
封山育林35万亩,其中封育水源涵养林25万亩,绿色通道封山5万亩,封育沙化蚕场5万亩。
从2002年开始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两年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7500亩,按规划要求,到2005年,将把该市现有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累计达到14万亩。
农业资源
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106万亩,比去年减少3.1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6.3万亩,预计产量为29.835万吨;玉米播种面积30.5万亩,预计产量为12.81万吨;大豆播种面积4.1万亩,产量可达3460吨;薯类及杂粮播种面积5.1万亩,产量1.3万吨,预计粮食作物总产量为44.291万吨。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14.5万亩,年总产量60万吨,年总产值达8.64亿元。
全市水果生产总面积为28.3万亩,其中:草莓面积为8.6万亩,苹果8.9万亩,梨2.05 万亩,桃4.27万亩,李子0.5万亩,山楂0.41万亩,葡萄0.49万亩,杏 0.08 万亩,西、甜瓜为3万亩,年总产值已达到6.2亿元,已成为振兴东港市农村经济和全面奔小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草莓在东港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当地传统的优势种植业品种,九十年代以来﹐草莓作为东港农业开发重点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4年春,生产面积达11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5亿元,全市有11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上百家工贸企业从事草莓贸易和加工,草莓生产已经成为东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东港草莓生产科技含量高,单产与果品品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东港草莓生产以日光温室,早春大棚﹑露地生产三种栽培形式为主,从10月至第二年7月期间均有鲜果草莓上市。目前﹐在东港草莓品种的布局中,日光温室以西班牙杜克拉、图得拉、日本丰香、章姬为主载,早春大棚以荷兰卡尔特一号为主栽,露地生产主要用于深加工,以美国的哈尼为主栽。现在,东港草莓已经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东港草莓“商标。是农业部命名的唯一一家优质草莓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该市矿种有金、铜、铅、锌、高岭土、大理岩、石灰岩、滑石、硅石、花岗岩、地热、矿泉水等20种。其中金矿、”丹东绿“大理石及高岭土、石灰岩储量较大,质量较好为优势矿产,锰矿为丹东地区独有。现已发放采矿许可证136个,其中丹东市发证15个,省发证14个。
(一)黑色金属矿产
锰矿:
其一为黄土坎锰矿,1958年工作求得C2级富矿储量1972.5吨,贫矿储量11616.67吨,总计13589.17吨,现已停采。
其二为龙王庙锰矿点。
(二)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
金矿:主要分布于长安镇,规模不大,属五龙外围卫星矿,其中红石金矿经冶金107队工作,发现47条含金石英脉。油盘沟附近有含金石英脉数十条,是本区重点产金区。
铜矿:接梨树铜矿已知7条矿脉,估算铜储量2000吨,该矿很早曾开采。
(三)高岭土矿: 东港市优势矿产,大型矿床一处,中型矿床二处,主要分布在汤池镇、十字街镇、前阳镇。
汤池万宝高岭土矿探明D级以上储量1196.4万吨。
(四)滑石矿: 已知矿产地五处,分布在合隆、十字街、黄土坎、长安等地,估算储量20万吨。
(五)石灰岩: 已知矿产地4处,分布在黄土坎、马家岗、长安、新城、长山,保有储量400万吨,估算储量600万吨。
(六)大理石矿: 区内大理岩矿产地四处,分布在合隆、长安、黄土坎、前阳,保有储量60万立方米。
(七)硅石矿: 已知产地二处,产于长安镇及汤池镇,估算储量20万吨。
海洋资源
东港市海岸线93.3公里,有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106万亩,有滩涂36.3万亩,有虾池11.8万亩。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多种鱼虾蟹贝的繁衍、栖息、越冬、索饵的场所,也是辽宁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着名的鸭绿江口渔场、园山渔场就分布在东港市海域。
淡水资源
东港市淡水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市大、中、小型水库42座,有河流12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有可利用的淡水养殖面积近10万亩。
水田资源
全市有稻田67万亩,其中可利用养殖的稻田30余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