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因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县”之称。1904年于现址建洮南府,辖靖安、开通、礼泉、镇东、安广5县。1913年,撤府设县,称洮南县,隶属奉天省。1958年10月与原白城县12个乡合并为洮安县。198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洮南市。
市人民政府驻团结东路115号。全市辖8个街道、5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团结街道、富文街道、光明街道、兴隆街道、永康街道、通达街道、洮府街道、向阳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那金镇、安定镇、胡力吐蒙古族乡、万宝乡、聚宝乡、东升乡、野马乡、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福顺乡(“洮南地名网”上为福顺镇)、二龙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共有210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全市辖16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个),220个行政村,872个自然屯,8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44.5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
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与2003年持平;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下降18.0%;二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8.0%;三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15.0%;本级财政收入898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3年增长5.5%,财政支出3.38亿元,比2003年增长2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4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00元。
洮南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三省与内蒙东部交界的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成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04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
行政区划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洮南府,辖靖安(今白城市)、开通县(今通榆县—部分)。洮南府自辖8个社,125个村屯。
1913年,撤洮南府,设洮南县。全县辖东、西、南、北4个乡,78个村。
1914年,洮南县改乡制为区村制。1925年,全县辖6个区,9个街,68个村。
1933年,洮南县实行保甲制。
1935年,全县辖7个区,22个保,317个屯。
1938年,洮南县改保甲制为街村制。县城(第一区,2个保)改为洮南街,设立街公所。街下设9个区。农村20个保改为16个村。
1950年,洮南县辖6个区,4个街,71个村。
1958年,将全县农村16个乡合并为红旗、东风、东方红、志强4个乡。同年,废除乡(镇)制,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管理区下设生产队。全县辖25个人民公社,213个管理区,897个生产队。
1962年,白城市所属三合、大兴、平安人民公社划归洮安县。
1983年,改人民公社制为政社分开乡镇组织体制。全县辖3个镇,28个乡,310个村。
1987年,三合、林海乡划归白城市。全市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4个乡,82年居民委员会,291个村,852个自然屯,541个居民组(未含岭下镇、万宝镇)。
目前,洮南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全市辖16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2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民族
2000年末洮南市总人口431699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城区人口121401人,占总人口的28.1%。2005年末洮南市总人口43.9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城区人口15.6人,占总人口的35.5%。
历史沿革
据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春秋至隋唐时期有东胡、鲜卑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洮南设治较早,行政区划演变频繁。唐时属松漠都督府,辽、金时属泰州,元时属泰宁路,明时归奴儿干都司泰宁卫所辖,清时隶属科尔沁右翼前旗。1904年于现址建洮南府,辖靖安、开通、礼泉、镇东、安广5县。1913年,撤府设县,称洮南县,隶属奉天省。1945年8月14日后,曾隶属嫩江、辽北、黑龙江省,1954年6月划归吉林省。1958年10月与原白城县12个乡合并为洮安县。198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洮南市。
洮南,因治所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洮南唐时属松漠都督府。辽、金时属泰州。元初是哈赤温封地。先后隶属泰宁府、泰宁路。明时属奴儿干都司泰宁卫。境内四家子古城,曾是辽上京道泰州和德昌节度使、金北京路泰州、元开元路泰宁府、明泰宁卫的治所。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领地。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蒙地全面解禁,放荒招垦,盛京将军设立扎萨克图蒙荒行局。1904年7月4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盛京将军奏准,在双流镇设置洮南府,领靖安、开通等县。隶属盛京将军管辖。
1907年4月(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裁将军,设行省”,改隶奉天行省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2月,改为洮南县,隶属奉天省北路道。1914年6月,改隶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1月,改隶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4月,将庆平、永平等10个村划出,设置洮北县,驻瓦房村;洮南县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1948年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白城县与洮南县合并,改为洮安县,县人民委员会驻洮南镇。
198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洮安县,设立洮南市(县级),仍隶白城地区。1993年6月14日,撤销白城地区,设立白城市(地级);将洮南市划归省直辖,省委托白城市代管。
洮南县
1945年11月,洮南县划归嫩江省直辖。
1946年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成立洮南县民主政府,划归吉江行政区洮南专区管辖。2月,吉江行政区驻地迁到洮南,洮南县划归第一专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管辖,专署驻洮南。辖洮南、洮安、镇东、安广、赉北、泰赉、景星、突泉、开通、瞻榆、杜尔伯特旗等县、旗。4月16日。嫩南行政公署通令,将洮南县北部的庆平、庆远、水平、永安、万宝、宝利、瓦房、富贵、兴隆、新立10个村划出,设立洮北县,县政府驻地瓦房镇。洮南县辖9个区。6月,划归辽吉行政区四专区。8月,归辽吉行政区直辖。洮南县辖8个区。62个村。12月,复归辽吉行政区四专区。
1947年8月,划归辽北省直辖。1948年2月,划归辽北省白城子后方办事处。7月,划归嫩江省。8月17日,划归辽北省白城子专区。9月,嫩江省决定撤销洮北县。将所属各区划归洮安县(白城县)。10月,划归嫩江省白城子办事处。
1949年4月,洮南县辖8个区,改属黑龙江省。设洮南县人民政府。1950年,洮南县辖6个区,71个村。
1954年6月19日,洮南县由黑龙江省划归吉林省白城专区管辖。1956年,设洮南县人民委员会。撤区,划为1个镇、16个乡。
洮安县
1958年1月,将16个乡合并为7个乡,8月,又将7个乡合并为4个乡。10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白城县,设立白城市,将原白城县所辖的20个乡,并入洮南县,并将洮南县改名为洮安县(沿用白城县旧称),驻洮南镇。仍隶属于白城专区。
1959年9月19日,将全县25个乡、镇改为17个人民公社。计213个生产大队。
1962年10月,将17个公社划为25个公社。1964年,将洮南镇人民公社改为洮南镇人民委员会,增设镇西、万宝两镇。1965年12月,洮安县辖3个镇、29个公社,213个生产大队。
1968年,撤销洮安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洮安县革命委员会。1971年12月,洮安县辖32个公社。311个生产大队。1976年胡力吐蒙古族人民公社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1979年仍划归洮安县)。1979年7月,洮安县辖27个公社、3个镇,295个生产大队,1394个生产小队。
1980年初,洮安县辖27个公社、3个镇,295个生产大队,1394个生产小队。撤销洮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洮安县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10日,洮安县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村建制。除洮南、万宝、岭下3个镇外,将28个公社改为乡,将310个生产大队改为村。
1984年12月25日,撤销瓦房、黑水两个乡,设立瓦房镇,黑水镇。全县辖5个镇、26个乡。仍属吉林省白城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12月,洮安县辖5个镇、26个乡,310个村。
洮南市
198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洮安县,设立洮南市(县级市),以原洮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洮南市的行政区域。洮南市设立后仍归白城地区行署管辖。
1993年,将洮南市的岭下镇、洮河镇、岭下乡、永胜乡、洮东乡、金祥乡、德顺乡划归洮北区管辖。
1995年12月,洮南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16个乡,83个居民委员会、22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41096人,其中:团结街道 33208人、富文街道 16232人、光明街道 26019人、兴隆街道 21484人、永康街道 24789人、通达街道 15482人、瓦房镇 21151人、万宝镇 24113人、黑水镇 19402人、那金镇 18604人、安定镇 19133人、胡力吐蒙古族乡 8724人、万宝乡 9052人、聚宝乡 10333人、煤窑乡 17864人、东升乡 14075人、野马乡 9888人、永茂乡 14219人、兴业乡 8414人、蛟流河乡 16303人、大通乡 15110人、福顺乡 11543人、幸福乡 11131人、二龙乡 14503人、向阳乡 17958人、呼和车力蒙古族乡 9738人、洮府乡 12624人。
2002年12月,洮南市辖6个街道、5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全市总人口4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万人。
2003年底,洮南市辖6个街道、5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团结街道、富文街道、光明街道、兴隆街道、永康街道、通达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那金镇、安定镇、胡力吐蒙古族乡、万宝乡、煤窑乡、东升乡、野马乡、聚宝乡、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兴业乡、福顺乡、幸福乡、二龙乡、向阳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洮府乡,共有行政村221个。面积5103平方千米。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万人,占总人口的62.3%。
洮南市辖6个街道、5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团结街道、富文街道、光明街道、兴隆街道、永康街道、通达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那金镇、安定镇、胡力吐蒙古族乡、万宝乡、聚宝乡、煤窑乡、东升乡、野马乡、永茂乡、兴业乡、蛟流河乡、大通乡、福顺乡、幸福乡、二龙乡、向阳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洮府乡。
2005年,撤销向阳乡,设立向阳街道办事处;福顺乡、幸福乡、兴业乡合并为福顺镇(“吉林区划地名网”中为福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