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环抱江苏省第三大都市圈徐州市区。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区境东西长64.5公里,南北长61.5公里,总面积187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铜山西北、东南系黄泛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田园平整。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区,是沂蒙山区南缘的剥蚀残丘。京杭大运河横贯北部,废黄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区境,构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的地貌特征。境内有700余座山头,分布于东北、西南和东南三片。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间,平均坡度小于9度,属鲁中南剥蚀山丘的南缘。其特点是:山头孤立成片,山体矮小,低山缓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脉,山基线高程一般为50米。
气候交通:铜山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在中国气候图集上,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9℃,1月最冷,月均气温-0.4℃;7月最热,月均气温26.8℃。铜山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汇流”之便。
综合实力:201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9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05.3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91.47亿元,增长8.6%。
经济运行质量显着提高。2016年,我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15年的8.1%、52.9%和39.0%发展变化为8.0%、51.8%和40.2%。GDP结构变化与201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36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利润总额3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1%,利税总额5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4%,产品销售率99.13%。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15.18亿元(老口径),比上年下降18.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7.24亿元,同比下降3.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36亿元,下降11.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8.0亿元,增长0.2%。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0.1元,同比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000.3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60元,同比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598.6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4%。
城乡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2.7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03平方米。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百户农村居民耐用物品拥有量如下:洗衣机99台、电冰箱93台、空调机77台、热水器85台、摩托车39辆、移动电话241部、彩色电视机119台、汽车14辆、家用计算机52台。
2016年末,全区总人口1322563人,其中:男685662人,女636901人,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7.66:100。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