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2000年从阜阳划属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县位于亳州市东南部,北邻涡阳,南连颍上、凤台,东靠蒙城,西接颍东区、太和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 33°27′之间。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2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142万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占93.74%。
自然生态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气温14.8℃,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纵横,道路交织,四通八达,水陆称便。县境内有骨干河道4条、大沟53条,总长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渔航之利。西淝河,古称夏肥水,自西北而东南蜿蜒 穿过县境中部;芡河,古称沙水,亦称濮水,自西北而东南逶迤流经县境东部;阜蒙河,1958年开挖人工河道,横跨县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开挖人工河道,自西而东贯通县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阚疃枢纽8项工程结裾联袂,拔地而起,控驭南北,蔚为壮观;两岸青堤绿水,帆船络绎,鸟语阵阵,渔火点点,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县境内有主干线公路6条、支线公路23条,总长 461.4公里。S202线省道,自东北而西南穿过县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东横穿县境中部,成为重要交通动脉。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利辛与外界的联系。另有乡村道路412条,总长1581公里,可行驶中型机动车辆。濉阜铁路,直穿县境,设置4个火车站,为运送旅客、集散工农业半成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秦,为吴、楚边境隙地,屡成陈鏖战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先于豫章,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乾溪,即今张村铺一带;房钟,即今阚疃集。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境内为晋掩击破秦重战场。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颍州,下蒙城,境内为励兵秣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军起义,刘洪立、王之重、江台陵等,相继揭竿竖旗,聚众响应张乐行。公元1863年,捻军主帅张乐行集中20万人马,与清军决战于张村铺。公元1898年,闫好文、要韶等再次聚众结捻,起义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国0相继在王人、马店、牛拐湾、胡集蒋疃、张村铺建立党组织。1927年2月,张跃祖、李怀恩、邓友莲等,成为境内第一批中国0党员。1929年4月9 日,在阜阳举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中,0王人、马店、牛拐湾党支部,组织了数千名农民协会会员参加了起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境内有大批热血青年,投奔中国0,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献出了宝贵年华,许多人成为人民解放事业,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有270多人为国捐躯。